公告版位
貓空歡迎你,這是屬於貓空的部落格,要來貓空吃喝玩樂資訊一應俱全,貓空商家的資料不斷更新,有任何問題歡發問喔!有空,請一定要來貓空喝杯茶!

* 美加茶部落格:http://meijiatea.pixnet.net/blog

* 美加茶園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3段38巷19號

* 美加茶園電話: (02)29386277

* 美加茶園傳真: (02) 22343157

* 美加茶園營業時間: 喝茶:10:00-1:00 ;用餐:11:30-22:00


「以茶會友」──美加茶園園主張美加、()榮光很榮幸有此機會向大家問安!

美 加先生製茶祖傳八代,薪火相傳自幼十二歲起習茶,至今有六十餘年製茶經驗,茶藝門子不計其數。由於地形、土壤、氣候及精湛技術,茶園以種植正欉鐵觀音為 主,亦有正欉水仙、金萱、翠玉、包種等。金萱和翠玉特別授台北市建設局、台灣省茶葉改良場審核全省獎勵推廣。目前茶園耕種面積有23公頃,產品受各界讚揚及肯定。

為了推廣中國茶文化本土及國際化,美加父子不遺餘力提升茶葉品質,精研製茶技術,多年來常被應邀各茶文化活動及國際間中、日、韓茶文化交流。美加先生於民國七十一年及八十年曾榮獲模範農民及數度得到全國性最高茶藝獎。美加夫人(陳鑾女士)亦於民國八十年接受十大傑出農村婦女──「神農獎」之最高榮譽表揚。

美加茶園所自產之正欉鐵觀音茶、正欉水仙茶、正欉金萱茶,於民國八十七年榮獲全國消費者協會「消費金牌獎」,八十八年更榮獲第五屆最高榮譽「菁英獎」。於九十一年度再度榮獲中華民國工商經貿協會全國十大消費者滿意「金商獎」。

在這多元化的社會需求下,美加茶園謝謝顧客的鼓勵及支持而推出茶藝品茗、休閒聚會之心怡地點,希望您能不吝多加利用。「指南山麓好風光」,美加茶園以最自然、最淳樸、最親切的心情,期待您的相會!

    來到美加茶園,除了品嚐茶外,精美可口的餐點絕對能滿足您的味蕾,美加茶園推薦給您:烏龍蛤蠣湯、鐵觀音茶燻雞、茶葉炒飯、茶沫豆腐、炸茶葉(季節限定!)更多的菜歡迎到美加茶園品嚐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苧仔園坑


  日據時代苧仔園坑有一位叫「王仔」的人,他十幾歲就搬到市區去了,在「台灣纖維株式會社」(現大安區公所附近)工作,他看公司內有種植亞麻,覺得家鄉種的苧麻或許也可用來製作纖維,便引薦公司的人來看,因此該公司決定來收購,居民只要將苧麻剝皮後曬乾便可賣出,台灣纖維株式會社也因此可製成更好的纖維。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湳
  草湳在清代原是荒蕪之處,除了原住民打獵之外,用路行人不多,野草遍地高可沒人,三面環山,夏季多雨,冬天則是東北季風強盛,細雨綿密,到處泥濘,即因荒草漫生又地濕泥爛,故名「草湳」。

  草湳高氏的開墾者名為高念,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積德鄉新康里大平社人,與張氏家族相鄰,高氏祖先初抵台時,先落腳於內湖庄新厝腳(今木柵木新路),後再至草湳開墾,開墾時間約在160年,據說高念以種植大菁(藍色染料),製銀(如女用髮簪)為生,並且發展的相當不錯,鼎盛時擁有土地1千多租,因此在草湳蓋了一間以石打造的三合院,十分寬敞建造得很漂亮,也就是現在草湳高家厝,目前房屋尚存,但已荒廢許久。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空


   早期居民看到大坑溪,溪床岩石凹凸不平形成皺摺狀且多洞穴,就稱為「面乍坑」漢語念「ㄋ一ㄠˋ」,日據時期因「面乍坑」不雅,而改成閩南語發音相近之意 「貓空」所取代延續至今。其實皺摺狀且多洞穴地形乃因在河川上游之處,河床岩石質堅軟硬不一,湍急的河水攜帶細砂石不斷地鑽蝕之後,河床逐漸形成圓形或橢 圓形大小不一的洞穴,洞穴上緣較小底部較大,像泡茶用的茶壺,所以將這樣由河水鑽蝕的孔洞稱「壺穴」。


湖穴地形.jpg 貓空的壺穴地形一景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坡坑


  石坡坑的地名由來,是因為整個坑谷和溪底都是石片,農民耕作翻土時,泥土裡就會有石片混雜在裡面,農民必須將大一點的石片撿拾乾淨才能耕作,因為這裡到處都是石片才會被取名「石皮坑」,日據時期日本人認為「石皮坑」名字不雅,遂將「皮」改成「坡」因此才有「石坡坑」的地名。

  石坡坑地質是石頭風化所形成,土質比較貧瘠,農民耕作前必須先施肥,早期農民都有耕作稻米、地瓜等可以填飽肚子的作物,後來種植柑橘、竹子、蔬菜,直到民國69年李登輝擔任台北市長時,大力推廣木柵觀光茶園,才開始大量種植茶樹。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樟 湖

  早期居民初至此地開發之時,此地有整片樟木成林,遠看猶如一片湖面,因而稱之為『樟湖』,其範圍較大又有『內樟湖』與『外樟湖』之分,靠瓦厝一帶為『外樟湖』,靠貓空方向為『內樟湖』。

  外樟湖樟山寺因供奉千手觀音,所以居民又稱樟山寺所在地為『十八隻手』,位於樟湖步道旁是『瓦厝』,是先民因種茶賺了錢所蓋的大瓦厝,下方才是草厝,因生活較為窮困以茅草搭蓋房子而得名。日據時期張迺妙、張迺乾回原鄉帶回鐵觀音茶苗,種植於樟湖地區,又因樟湖土質為樟樹腐蝕土,泥土鬆軟又帶有香氣,種植鐵觀音茶更多出一份特殊韻味及香氣,故「樟湖鐵觀音」盛名遠播,早期多以外銷為主。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獅頂‧石獅腳


  外樟湖與老泉里交界山崙邊有一片白色岩石,早期居民伐木時,從遠處望去酷似獅頭,與山崙結合成一隻像臥姿的石獅,石獅的頭頂有福德宮,腰部為樟山寺,臀部是高聳的樟湖山共稱「石獅頂」,下方現為一片茶園稱「石獅腳」,從岩石縫中流出一條溪流「無名溪」,遠處望去就像廟會舞獅時,從獅子口中吐出祝福您的春聯,當地耆老小時候常在石縫中玩耍,有時和父母吵架,當夜就躲在岩洞中睡覺,近看這片岩石表面吐出粉狀白色物質,在同一水平線上出現凹凸不平的海蝕坑洞,很可能是冰河時期與造山運動所形成的奇景吧﹗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吊硞坑 


  清代先民拓墾本地時,因害怕泰雅族原住民侵襲,因此將3尺長之樟木挖空吊在支架上,派人輪守若遇有事故,用梆器敲打示警在山谷中發出硞……硞聲迴響,通知地方居民警戒或躲避,因此稱為「吊硞坑」,吊硞架設之處可能是茶路古道,能同時看到大坑溪及無名溪的地點。位元於指南國小旁,茶路古道上方的山嶺,早期先民在此山嶺鋸木材,鋸下來後因地形陡峭,搬運困難因此用厚木板墊於路徑上,再用繩子綁住拖行而下故稱「拖板嶺」。吊硞坑昔日有多座炭窯,拖板嶺運下之相思樹,可鋸成小塊燒成木炭,再挑往渡船頭走水路出口。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空地圖.JPG

資料來源:羅秀華,指南社區推向產業發展之充權螺旋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番仔公館


  番仔公館地名,聽起來與原住民關係密切,其實在指南里開發之初,由墾首張啟明向平埔族番業戶雷朗社君孝仔租得開墾地,中心點即為番仔公館,平埔族在這裡設有「公館」,供應吊硞坑隘勇居住及交易場所,從咸豐時期古地契內有番仔公館記載。耆老從相關位置,找尋到「公館」真正位置,即為指南路三段65號,張慶望祭祀公業祖厝位置,從柏拉圖社區旁,小路往上行可看到一間土地公廟福德宮,此宮為掌管水頭也可稱為「指南里的分局長」,距今已有180年歷史開墾初期居民的信仰中心。老里長張新永於民國61年號召重建土地公廟才有今日的模樣。訪談老里長時他說:當時土地公廟重建時沒留下照片,感到非常抱歉,根據老一輩的描述番仔公館與外埔土地公廟可向全村的人募款,籌措整修經費,因他們是指南的水頭、水尾。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