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頂‧石獅腳
外樟湖與老泉里交界山崙邊有一片白色岩石,早期居民伐木時,從遠處望去酷似獅頭,與山崙結合成一隻像臥姿的石獅,石獅的頭頂有福德宮,腰部為樟山寺,臀部是高聳的樟湖山共稱「石獅頂」,下方現為一片茶園稱「石獅腳」,從岩石縫中流出一條溪流「無名溪」,遠處望去就像廟會舞獅時,從獅子口中吐出祝福您的春聯,當地耆老小時候常在石縫中玩耍,有時和父母吵架,當夜就躲在岩洞中睡覺,近看這片岩石表面吐出粉狀白色物質,在同一水平線上出現凹凸不平的海蝕坑洞,很可能是冰河時期與造山運動所形成的奇景吧﹗
相傳清朝時猴山的潑猴玩弄岐山的石刀,吵醒了對面正在睏睡的石獅,於是石獅醒來獸性大發到處作亂,弄得當地居民很不安寧,直到俘佑帝君呂洞賓上猴山修行,才平定潑猴石刀又回到岐山,石獅也恢復以往的睡姿,居民才得以平靜,所以才有「岐山石刀鎮石獅」的民間傳說。指南里龍邊有石獅頂「千手觀音」、虎邊有猴山「俘佑帝君呂洞賓」鎮守,世世代代保佑指南里居民。
相傳在昭和5年(1930),樟湖附近的居民發現了一具形狀酷似觀世音菩薩的奇石,置香火供奉很靈驗。到了昭和8年(1933)由信眾張喜、張發兩位先生發起建廟,並以樟湖山作為寺名「樟山寺」。此地又稱為「十八隻手」,即是千手觀音的意思,此寺的地勢高亢,視野很好,可以一覽無遺地眺望台北夜景,現在已是市民踏青登山必經的景點,寺方為了體貼登山的遊客,還特別準備了鐵觀音茶,提供遊客解渴的需求。
資料來源:指南社區發展協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