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貓空的地名來自於它獨特的壺穴地形,更特別的是居住在貓空的人家有九成以上都是姓張。為什麼呢?這就和清朝時閩粵人民來台拓墾的歷史有很大的關連了。

   張氏一族祖籍原在福建安溪,由於當地山多田少的地形所以形成了人口壓力,於是張家人約在18世紀初來台開發,為的就是試試台灣這塊處女地是不是能變成他 們的安居樂業之所。他們由淡水(滬尾)登陸,途中還經過了坪頂、萬華、景美....最後來到了木柵南邊;從海口到盆地,再由盆地到山丘,張家人耗費了五十 年終於找到了適合居住發展的地區,他們將家鄉種茶的本業帶上這塊土地,產出的茶葉比家鄉更清香更茂盛,不知道他們落腳木柵時,是否曾預見這裡未來會成為台 北市的後花園呢?

        在台灣經濟剛要起飛的年代,其實在進出口市場上還處在一 個陣痛期,但是木柵這裡的茶產業卻是有了悠悠百年歷史,鐵觀音的獨特香氣加上比其他品種茶葉還耐得起多次沖泡的性質,讓它在外銷市場上獲得青睞,連帶而來 的龐大外匯也使得茶產業在當時台灣出口商品中一枝獨秀,可說是木柵鐵觀音的輝煌年代。

  民國68年時通往木柵的產業道路開通;到了民國69年,時任台北市長的李登輝推廣精緻農業,使得原本茶農是單純 的生產者、商人統購統銷的方式轉換成完全由茶農自產自銷,並建立了全國第一座觀光茶園──木柵觀光茶園。伴隨著精緻農業的趨勢,政府醞釀要將飲茶文化擴展 到內銷而不只是外銷市場,於是在民國72年建立了茶葉推廣中心,並在74年啟用;從此木柵觀光茶園就成為台北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也吸引了眾多外地遊 客,而泡茶文化也漸漸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於上木柵喝茶蔚為風潮,民國75~78年就有許多茶農都轉為兼任茶館業者,後期更出現了如土雞城等 餐廳將喝茶結合飲食,因此木柵的觀光產業經營也變得多元,時間也變得彈性;無論是中午、晚上的正餐時間,或是下午、入夜之後的純粹飲茶觀景,都別有一番風 情。

  與此同時,因為媒體多將焦點放在茶葉推廣中心而不是木柵觀光茶園,於是後者的名字就較不為外人所知;而又因茶葉 推廣中心是位於貓空地區,也就是現在的藍區,所以媒體就以「貓空」來代稱整個木柵觀光茶園與其周邊經營。所以說,其實貓空不只是貓空喔!貓空實際上只是木 柵茶山的其中一區,也就是比較少有開發的壺穴地形所在區塊,鄰近地區則為草湳;到了內、外樟湖和石獅腳、石坡坑,就是屬於紅區與黃區了。下次拜訪貓空,就 可以一次體驗看看這三區的不同景致,它們各有各的美,也有各自引以為傲的特色,而這些就需要親自去發掘了!

文/謝雨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