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
外埔為大坑溪、小坑溪及景美溪共同沖積的埔地,民國67年之前大坑溪從草湳、貓空急流而下至小坑口與小坑溪匯流至涼亭仔(今指南派出所),再轉回現北政國中門口,行至政大圖書館再轉個大彎與景美溪會合。山上居民往下望炮仔林山崙、與大坑溪轉個大彎看去像支大龍旗稱「龍旗穴」。又因指南宮在此後方,彎彎的大坑溪像漁夫灑網故稱:「仙人灑網穴」。
今書香政大社區,原為張江木保正及張世傳村長住處;名為「仁和居」是三合院、磚瓦屋,清末年至日據時代此地為山上居民,木炭、茶葉、煤炭、稻米的集散地,居民將山上的物品挑至此處販賣,張家再用自己的船隻運往艋舺販賣出口。
以前草湳「龍岡煤礦」所生產的煤隨著用木板組成的水道、沿著大坑溪順流而下,再集中於「外埔」、行水路運往艋舺、道南橋完工之後、煤礦則集中於店仔口埔地稱「炭埕」,走輕便軌道過道南橋下八合「現木柵市場」,接木柵路輕便軌道到景美火車站集中運出。
北政國中從前為一片稻田,大坑溪在此處轉彎,根據耆老轉述當時溪水湍急時,渲洩不及溪水會溢回書香政大前方,自然形成一大埤、埤前有一老朴樹枝葉茂盛,耆老們小時候常將朴樹子拿來當竹槍的子彈,埤是他們的游泳池,北政國中門口為溪流轉彎處常將張家稻田沖刷崩塌,當時村長張世傳便使用竹子編成竹籠,籠內放入石頭抵擋溪水的沖刷。
民國41年前居民進入「外埔」,必須踏溪石而過,而後才有用麻竹編成的橋可通行,大坑溪旁有一土地公廟稱「龍興宮」,所有指南里居民稱番仔公館「福德宮」為水頭,外埔的「龍興宮」則為水尾,也有人稱番仔公館「福德宮」為「分局長」,指南里其他土地公廟稱「派出所」。指南里居民長期以來都受到水頭、水尾土地公庇佑。
資料來源:指南社區發展協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