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初年由來自於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積德鄉新康里大坪社,以張姓家族為主的「延」、「永」、「建」字輩,共同向墾首張啟明用銀買入,張啟明所承給平埔族雷朗社番業戶君孝仔山埔壹所,範圍為指南國小以下埔地,土名稱「大坑」。


  於道光十七年因人口日增、土地開墾紛爭不斷只好另立新的共同合約,共82人分成42股半,明定每股以30石為準,租稅為19抽,另僱工防泰雅族原住民,設公款繳番租,並於每年農曆28日 公議商討,從此張氏鄉民便開始在大坑開墾,逐漸形成往上有吊石告坑為一防衛的最前哨,因大坑原為泰雅族原住民,狩獵場所,墾民入墾必須設立隘寮,守衛禦 敵。下有渡船頭為出入口,物品可藉由水運往來於艋舺。「外埔」為物品集散地點,「番仔公館」則為隘勇住所及交易中心,也是漢人集中居住及信仰的地方。

   清朝時,經多次討番於是泰雅族原住民,往二格山系回到烏來原住所,漢族才得以平靜,才有樟湖、石獅腳、貓空、草湳等地區的開發。張迺妙、張迺乾回原鄉運 回鐵觀音茶種,種植於樟湖地區也才會有今日木柵觀光茶園「茶山」之名。「茶葉」、「苦茶油」、「樟腦」、「煤炭」、「木炭」、「大菁染料」、「苧麻」等 等…為指南山城昔日重要產業。

資料來源:指南社區發展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okong29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